人民幣國際化及防禦性有看頭 資產佈局貨幣市場基金,掌握流動性、收益率及升值潛力!
2015/01/26
 	
		
		  時序進入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進入第六個年頭,由過去的結算貨幣、現在的投資貨幣,逐漸朝儲備貨幣前進。第一金投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鍾君長表示,目前已有超過30家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對於人民幣貨幣表現有信心,回顧2008年來三次重大金融危機包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債降評期間,相較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都能逆勢挺升,匯價表現相對強勢。展望後市,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開展,人民幣幣值有必要保持穩定,有望支撐貨幣表現,亦有助減緩美國聯準會升息可能帶來的影響,人民幣商品為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而貨幣市場類型基金資金到位普遍快於其他類型基金,流動佳且利息不打折,是資金停泊的好工具,亦是保守投資人優選之核心配置。
		 
  	 
 
 	
	  
	    2008年以來重大金融事件期間,各主要貨幣表現
			
			  
				
				  |   | 
				  金融海嘯期間 | 
				  歐債危機期間 | 
				  美債降評期間 | 
			    
				
				  | 人民幣 | 
				  0.20% | 
				  2.10% | 
				  0.90% | 
			    
				
				  | 韓 圜 | 
				  -19.50% | 
				  -10.50% | 
				  -9.40% | 
			    
			    
				  | 澳 幣 | 
				  -14.30% | 
				  -13.20% | 
				  -7.50% | 
			    
			    
				  | 紐 幣 | 
				  -15.15% | 
				  -7.10% | 
				  -9.70% | 
			    
			    
				  | 新台幣 | 
				  -5.50% | 
				  -6.40% | 
				  -5.10% | 
			    
			    
				  | 歐 元 | 
				  -7.00% | 
				  -11.00% | 
				  -6.30% | 
			    
			  
			
		  資料來源/期間:Bloomberg;金融海嘯期間為2008/9/15~2009/3/31、歐債危機期間為2011/4/29~2011/10/3、美債降評期間為2011/8/5~2011/9/30。
	   
  	 
 
 	
		
		  鍾君長指出,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人民幣有機會成為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圓,而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對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一籃子貨幣的構成進行五年一次覆核,預期人民幣有機會首次納入貨幣籃子、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一旦如此,各國央行將樂於持有人民幣,有助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及匯率表現。
		  展望2015年,中國市場四大利多對人民幣表現應有支撐,包括長期經常帳盈餘、貿易順差持續攀升、外國直接投資穩定流入、人民幣持續走向國際化。在資產配置上,人民幣貨幣型基金適合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投資人作為短期資金停泊;此外,也適合退休族或保守型投資人進行資金配置,降低資產波動的同時,亦有機會參與人民幣升值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