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火中,看中國股市何時撥雲見日
2018/10/19

隨著中美貿易戰由小規模演變成全面性,由短期紛爭變成長期對抗,中國面臨內(經濟增速放緩、債務危機升高)外(從經濟貿易戰到政治軍事圍堵)交迫,上綜指數大受衝擊,10/11更創下今年最大單日跌幅,跌破2016年熔斷底部,投資人現在最想知道的是,節節敗退的陸股,何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借鏡歷史,其實政策、價值及技術指標的底部相繼浮現,唯獨市場信心底還沒見到。在信心低落、新經濟指標股不振、買盤觀望下,投資人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建議採取「廣積糧」 的定時定額分批低接佈局方式,不啻是當前最佳應對之策,待高牆築起,中國股市必有再起之機。

》技術指標:9月KD落於20以下,長線底部浮現

2000年以來,中國股市長線技術指標共出現四次底部(見下圖),以10/16收盤價來看,技術指標已經出現三大底部特徵:(一)9月K、D值分別落在11.8及19.66,指數要再下修空間有限,扣除金融海嘯平均約9%。 (二)成交量委縮、(三)換手率(週轉率)低迷:參考當前萬得全A換手率為1.5%,已經低於2013/6歐債危機底部時水準。

2000年以來上綜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CMoney,2018/10/17

2000年以來上綜指數9月KD落至20以下表現
  最大跌幅 一年 二年 三年 波段最大漲幅
2005/01 -16% 6% 134% 268% 414%
2008/09 -27% 21% 21% 3% 52%
2011/12 0% 3% -4% 47% 135%
2012/10 -11% 4% 17% 63% 150%
平均 -14% 8% 42% 95% 188%

資料來源:CMoney,2018/10/17

 

》價值指標:中小、成長型落底,靜待大型股整理完成

(一)從本益比研判,目前主要中小型及成長股,不是跌破就是逼近歷史低點(見下表),政策護盤的大型股,則相對較遠,一旦政策護持的大型股出現非理性殺盤,則價值底部浮現。

(二)低價股占比及跌破淨值比率已到2013年底部時水準,代表被錯殺股票越來越多,未來反彈的力道也就越強。

2000年以來中國主要指數P/E統計
指數P/E 滬深 300 上證 50 中小板指 創業板指 中證 500 創業板 50
當前值 11.22 9.86 21.29 30.18 19.12 34.71
最大值 28.23 23.75 64.61 137.86 91.34 141.84
最小值 8.01 6.94 20.47 28.81 21.16 30.73
中位數 12.58 10.24 31.98 50.36 34 51.1
最小值差異 40% 42% 4% 4.75% -9.64% 3.19%

資料來源:Wind、太平洋證券

 

》政策指標:央媽降準,資金活水挹注

(一)金融政策由緊變鬆:穩金融已成為當前政策最高指導方針,今年人行四度調降存準率,對市場釋放逾4.2兆人民幣流動性,搭配財政降稅政策,還利企業,提振獲利。

(二)養老基金入市,新增股市活水:從佔GDP總量的比重來看,OECD國家養老金加權平均值為125%,非OECD國家加權平均值為41.6%,而中國只有1.5%,規模提升空間很大,政府也加速推動養老保險基金入市,依照申萬宏源證券預估,未來三年養老金入市累計的規模將達到2200~3700億之間,可望為股市帶來穩定作用。

 

》外資買盤,等待進場:入摩+入富時,估計1.5兆美元

(一)今年中國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效益完成被貿易戰擊潰,依據券商預估,今年若權重5%估算,將帶來1300億美元。

(二)富時羅素(FTSE Russell)全球指數明年也將納入A股,據路透社引用法國巴黎銀行的報告顯示,入富時預估可刺激1.3~1.45兆美元的資金流入。可預期未來海外資金持有A股比重將逐步提高。

 

》「自力更生」主旋律:布局金融、醫療、大消費

中美貿易戰進入肉搏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25前往黑龍江考察,在媒體上強調「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製造業要靠自己」,並坦承國際上的先進關鍵技術已越來越難獲得,「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說明貿易戰導致中國外貿受挫,未來要突圍勢必發展內需,降低對外貿的依賴,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市場的速度可能加快。

基於美國步步進逼,近期掛牌公司又出現經營高層離職潮,股民信心低落,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之布局將以政策維穩的金融、消費、醫療等內需產業為主,降低技術還未能自主的科技股比重,如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以控制整體曝險部位。

由於習近平已宣示以不發生金融海嘯為底線,故中國短期發生泡沫化的風險不高,但貿易戰打亂了去槓桿及產業升級的步伐,預期經濟與股市調整的時間將會拉長,建議採取「廣積糧」的定時定額加倍扣款方式投資,度過這段低潮期。

 

* 本資料提及之企業、指數或投資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投資之推薦,亦不代表本公司系列基金日後之必然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