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投資5W 入門篇-1(What)

文|尤昭文 ( 2020.10.13 投資筆記 )  

台灣股票、債券市場發展已有多年的歷史,自民國50年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立、51年台灣水泥公司(證券代號1101)成為第一批掛牌上市公司,加上台灣經濟於50年代的高速起飛,資本市場逐漸發展成型,台灣民眾也漸漸培養投資的概念。在衣食無虞的情況下,把手邊多餘的現金由枕頭底下掏出來,從定存、跟會、買黃金和房地產,到開始嘗試買股票,甚至在台灣金融產業蓬勃發展後,新型態的金融商品應運而生,共同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衍生性金融商品(期貨、選擇權…等)、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等,投資人的選擇更為多元。

然而根據集保結算所與國內最大線上基金平台基富通、山水民調、私校退撫儲金管理會合作的「萬人退休準備大調查」在2020年8月公布的結果發現,股票、保險為投資人持有比例最高的理財工具,其次為基金和定存。從此結果得知,民眾仍傾向「傳統」的投資工具,對於「另類」投資則涉獵不多。甚至在專業機構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中,「另類」投資也尚在萌芽階段,比重並不高,但其重要性已逐漸受到重視,未來更是台灣金融產業可以思考的發展方向。

為什麼在國外已經成熟的「另類」投資,在台灣還算是很新的領域?台灣為什麼要發展「另類」投資?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作為台灣金融產業資深從業人員,加上這幾年擔任投信的總經理、董事長的職務,我一直認為台灣投信業發行的產品不應侷限傳統股票、債券基金。加上之前和法人頻繁接觸的經驗,我深知另類投資有其需求,但台灣供給相對薄弱,多數由境外商品來滿足。因此,我非常希望盡一己之力,提倡「另類」投資在台灣的發展。

首先,我想用5個W,讓大家能清楚知道另類投資到底是什麼!

  1. What (什麼是另類投資?)
  2. Who (誰需要/適合另類投資?)
  3. Where (那裡可以投資另類資產?)
  4. Why (為什麼要投資另類資產?)
  5. How (如何挑選另類資產投資?)

 

一. What (什麼是另類投資)?

大家一定經常聽到股票、債劵等市場主流的投資商品,並且可能投資與持有;所以當聽到「另類投資」的時候,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這是什麼?另類?是多麽另類?為什麼之前都沒聽到有人在討論?是不是很冷門呢?

別擔心!讓我來跟大家談談什麼是另類投資~

1.涵蓋範圍

近幾年隨著市場利率持續低迷,傳統的債券商品能提供的固定收益已難滿足投資人的需求,投資人開始尋找其他替代投資,另類資產投資逐漸受到市場關注,也打破許多投資人認為另類投資僅限於特定小範圍的投資類別,究竟另類資產涵蓋範圍為何?

其實,『另類投資』涵蓋多種資產及策略投資,包括從實質資產(土地、房地產、基礎建設等)、證券化資產、對沖基金、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大宗物資(commodities)、藝術收藏品等,領域十分廣泛且多樣化。

2.分類方法

總體而言,另類投資大致上可劃分為兩類:

一就廣義資產類別來說,另類投資主要是指股票、債券及現金等3種「傳統」資產類別之外的資產,例如基礎建設、房地產及私募股權;另外一類則是以交易策略或工具來區分,傳統的投資策略為單純「做多」,意即以自有資金買進股票或債券後持有至價格上漲時賣出,賺取買進與賣出之間的價差。另類投資以對沖基金為例,可能在市場低點時採取「放空」,甚至為了擴大獲利空間,採用「槓杆」操作;對沖基金配合不同的市場多空環境,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為主要交易工具,並運用多種交易策略,達到投資回報。

3.另類投資 VS. 傳統投資

相較一般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投資,另類投資因為投資門檻較高、策略較為多元,加上資產類別的特性,多以機構投資者或高資產客戶為主,因此某些另類投資商品並未在公開市場發行。也因為標的並非傳統的股票及債券,加上公開資訊取得之困難,產生較大的投資回報差異,但也因此提供了價格走勢較不易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的好處。

 

  另類投資 傳統投資
投資主軸 非傳統資產及投資策略 以股票及債券構建的策略為主
投資標的 私募及公開市場資產 公開市場資產
流動性 較低 較高
市場關聯性 較低 較高
回報 投資回報差異較大 投資回報差距較小

 

另類投資與傳統投資差異性:

下一次將介紹另類投資的第二個W – Who (誰需要/適合另類投資?),敬請期待!

 

* 本資料提及之企業、指數或投資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投資之推薦,亦不代表本公司系列基金日後之必然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