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螞蟻不能成為怪獸」看金融科技未來
2020/11/10

全球金融科技巨獸螞蟻集團,在上市前兩天出現戲劇性的發展,監理單位除下令暫緩上市,並基於小額網貸所衍生的金融風險,恐有大到當局最終可能無法承受的底限,因而對網路小額貸款進行全面監管,頒佈包括聯合貸款出資不低於30%、不得跨省級經營及單戶餘額不超30萬人民幣或年均收入1/3等。這突如其來的政策,看似將金融科技戴上緊箍咒,實則在創新與風險管控尋求平衡,目的讓金融科技的發展能變得更安全、更開放、更重視個人隱私,進而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樣版與領先者。

英國《經濟學人》高度讚賞螞蟻科技,是繼13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發行紙幣以來,中國再次創造貨幣奇蹟。從實用上來看,支付寶的誕生的確改變了金融體系固有僵化的支付方式,同時衍生了其他破壞式的金融服務,如小額信貸、購買醫療保險、投資商品等,也等於預告金融體系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然而,經濟學人並未只看到金融科技的光明面,也提醒金融科技可能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及剝奪更多個人權利,造成壟斷與隱私權受侵害的2大風險。而螞蟻在全球的認購瘋潮中,讓大陸當局警覺到,這隻螞蟻即將變成怪獸,且不在國家的掌控下,其所經營的業務與金融息息相關,衍生的槓桿風險,一旦出事,最終仍由國家承擔。

觀察近20年中國在大力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時,一方面容忍突破既有規則,也極力規範金融體系的運營,防止可能風險爆發。例如這幾年紅紅火火的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千家,壓降到目前僅剩下3家,而經過一輪的試驗與風險調整,將有助健全市場發展,並有效防止超高槓桿風險的形成。

此次IPO暫緩,對螞蟻科技是危!也是機!危機方面,螞蟻是中國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平台。截至今年6月,平台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為1.732兆人民幣、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為4217億元,合計超過2.1兆,貢獻286億收入,占總營收達4成。最新頒佈的政策包括:一、不可跨省經營;二、單個自然人貸款上限為人民幣30萬元,且不得超過其近3年年均收入的1/3;三、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的出資比率不得低於30%。代表短期螞蟻的擴張空間被束縛住了。

尤其是第三點,這項限制會促使網路小額貸款公司提高承擔風險的能力、降低槓桿成數,監管標準全面向銀行看齊。以螞蟻而言,目前出資比例約1~2%,相當於僅用2%的表內貸款(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貸款),放出了近1.8兆人民幣的聯合貸款規模(98%的貸款由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進行實際放款或已實現資產證券化)。若螞蟻要提升到30%的出資比例,以1.8兆規模計算,代表通過螞蟻以及旗下的小貸公司,直接發放的貸款要達到5400億。依一般小型貸款公司3倍的槓桿率計算,螞蟻的資本金至少要到1400億左右,也就是說,螞蟻必需增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要消耗接近一半的募集資金,等於被迫銀行化了,這會大幅稀釋獲利能力,這或許是馬雲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機遇方面:一、新監管政策並不意味著金融科技必然會迎來致命打擊,以螞蟻科技過往的創新能力,應可擁抱並適應新監管體系,為其發展做新的嘗試和突破,加速向非金融領域的業務拓展;二、螞蟻慢一些,市場穩一些。提前將監管風險、市場風險徹底消化,這樣反而有助化解投資人疑慮,提升公司透明度及公信力;三、依據新規範,網路小額信貸公司皆必需補充資本額,當前僅有強如螞蟻等少數公司有能力增資,這將形成極高的進入門檻,有利阻絕新競爭者加入,鞏固霸主地位;四、放眼全球,即便發展最成熟的歐美國家,金融科技的創新步伐都沒有像中國如此大膽,且在收(監管)放(創新)之間,看似激烈,不過最後的都迎來不錯的結果。

螞蟻科技IPO嘎然停止,固然讓全球的投資人錯愕不已,但在數位升級的大時代下,金融科技仍會持續顛覆金融業,創新與監管必定不斷上演衝突、平衡的戲碼,進而讓金融科技產業在守住風險底線的情況下,與時俱進、蓬勃發展。

 

 

* 本資料提及之企業、指數或投資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投資之推薦,亦不代表本公司系列基金日後之必然持股,實際投資需視當時市場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