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礎建設投資:小資族也能幫忙蓋機場

文|尤昭文 ( 2021.06.23 投資筆記 )  

電影《海角七號》裡,一句「飯店也BOT,山也要BOT,現在連海也要BOT!」捧紅了「BOT」(興建-營運-移轉)這個名詞,也讓許多人注意到民間參與公共基礎建設的趨勢。

其實,各國政府很早就發現官民合作的模式可以大幅減輕財政壓力。像南韓就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面臨基礎建設財源不足的問題,所以在1998年修訂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PPI Act)」,尋求民間資金挹注。台灣類似的法案「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則於2000年公布施行。

 

》小散戶也能靠基金享受穩定收益

各國政府開放民間資金投資的基礎建設範圍各異,機場、港口、高速公路、電力系統、天然氣管線等,私人企業都有可能參與;台灣開放之項目則依促參法規定。起初,基礎建設純屬法人市場,以手握大筆資金的壽險業者﹅退休金﹅跨國金融機構為主,可能直接投資於基礎建設項目,或者透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後來基金公司陸續推出公開發行或公募的基礎建設基金,一般民眾終於也能享受基礎建設帶來的穩定報酬,同時讓投資組合更加多元。

至於私募和公募基金有何差別呢?私募基金可以直接投資基礎建設項目,基於相關設施的興建與營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私募基金的資金必須鎖在這些資產數年的時間,一來協助這些資產的興建與營運有穩定的財務支持,也可以享受長期投資所帶來的好處,不論是營運收益或資產增值。而一般投資人受限於財力有限與流動性的需求,公募基金投資標的則以基礎建設相關股票為主。

基礎建設基金的市場過去十餘年來蓬勃發展。以美國為例,2009年只有9檔基礎建設基金、總管理資產規模不到10億美元,2019年年底基金數已經達到31支,總管理資產規模將近160億美元。

到底基礎建設基金的魅力何在?為什麼讓不少投資人趨之若鶩?

這得從基礎建設的特質談起。基礎建設有三大特點:

  1. 對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結構有重大影響。
  2. 屬於初始投資金額龐大、使用年限長的實體資產。
  3. 落成之後維運成本低,可以持續創造穩定收入。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三大特點會轉換成「低波動度與穩定收益」。

由於基礎建設對國家有重大影響,與民生習習相關,政府會格外審慎地控管,甚至是收費標準,例如,高速公路的過路費不會因為景氣而改變、水電瓦斯的價格也不會因為景氣差就降價,因此營運商的收入不會劇烈波動。政府嚴格限制加上初始投資金額大也意味著這塊市場通常是「壟斷性」的,投資下去就是你的,沒人跟你搶。和政府簽訂合約的時候,雙方就會講清楚之後要怎麼分配收益,在一定時間內讓投資方的收益獲得保障,以鼓勵民間投入。

最終結果就是投資基礎建設基金的一般投資人可以獲得穩定配息,平均大約落在2%到5%,而且相對抗跌。畢竟景氣差的時候,機場不會關門、民眾還是得用水電,政府推動綠能也不會說停就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公開發行及公募的基礎建設基金和私募基金不同,不能實際投資某個標的(如:直接把資金拿去造橋鋪路),只能投資公開發行的基礎建設類股(如:中國移動、美國天然氣運輸公司ONEOK)。因此還是會受到股市大盤影響,波動度稍微高一點,但至少不會像買科技股那樣搭雲霄飛車。

 

》誰適合買基礎建設基金?

基礎建設基金比較適合「重視配息勝過資本利得的人」。準備退休的人可能已經不需要大賺一筆,而是希望多一點穩定的金流,那就可以考慮配一些資金在基礎建設基金裡。但如果想賺取價差,就傾向選擇波動度較大的產業,此時基礎建設基金就不如科技股或生技股來得合適。

此外,在申購基礎建設基金的時候,別忘了細看投資標的,並與自己手中既有的投資標的做比對。有些基礎建設基金會側重特定項目,像是水電投資占比特別高,這時候如果你已經投資了公用事業基金(也是買電力、天然氣類股),就應該優先考慮其他類型的基礎建設基金,才能發揮分散投資的效果。

近期我受邀參加「台灣銀行家雜誌」專訪,分享透過金融工具參與基礎建設的切入面向,及發展相關金融商品所面臨挑戰與建議調整方向。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報導內容,請點這裡~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paperDetail?id=3907

 

 

* 本資料提及之企業、指數或投資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投資之推薦,亦不代表本公司系列基金日後之必然持股。